新课改的核心理念
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,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
新课改的六大目标
-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(核心目标);
-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、综合性、选择性;
-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;
-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(核心任务);
-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;
-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。
教育观
- 面向全体学生;
-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
-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;
-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。
教师观
教师角色:
-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(核心);
-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;
- 教师是课程的 开发者和建设者;
-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。
教学行为:
- 师生关系:尊重和赞赏;
- 教学关系:帮助和引导;
- 自我:反思;
- 其他教育 者:合作。
教学观
(1)全面发展的教学观
- 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;
- 教学关注学科,更关注人 (关注每一位学生;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;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。)
(2)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
- 学习共同体
- 新型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。
(3)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
- 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新的课程内容
学生观
(1)学生是发展中的人,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
-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
-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;
- 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;
-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
(2)学生是独特的人
- 学生是完整的人;
- 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;
-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
(3)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
-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,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
-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
- 学生是责权主体
学习观
- 自主学习(主动、独立、元认知监控)、
- 合作学习
- 探究学习(接受式探究、发现式探究)
- 学习方式、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:自主、合作、创新
- 学习方式的特征:主动性、独立性、独特性、问题性、体验性
评价观
1.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
2.立足过程,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
3.坚持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
4.发展性评价(教材 151 页 7 点内涵 5 点特征)
- 量化评价:百分制考试
- 质性评价 :档案带记录法 等级
5.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 (5 点特征)
课程观/教材观
1.教师不再把教材当作圣经而是当作跳板。
2.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。
3.教师是师生对话的话题。
4.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。
5.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坚持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。
发表评论